六旬老人网上开起“旧书店” 生意做到美国

半岛都市报2014-01-13 12:04:00

丁香海家里到处堆满了书。

  “刚才又有人下单了,晚上得赶紧把书给找出来。”丁香海低头拿起手机,和买家聊天。开网店、玩电子商务本是年轻人的专利,眼前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,做保安工作之余,还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经营了一家网店,主营文史旧书。丁香海自初中开始就酷爱读书,并一生与书相伴,现在经营旧书店,赚钱在其次,主要想以书会友,书赠有缘人。

  每月助学金,多半买了书

  丁香海是日照市高兴镇人,在日照八中读初中时就痴迷读书,关心国家政治经济大事。

  由于家庭贫寒,丁香海每月能领到两元钱的助学金,一年就是24元钱。“那时候一个学期的学费是两块八,一年就是五块六。我家离学校比较近,是走读生,可以回家吃饭,所以这24块钱除了交学费,剩下的大部分都用来买文具和书了。”

  丁香海说,那时候读的书多是革命书籍,像《林海雪原》《青春之歌》《红岩》等,看得非常痴迷,青春的热血在胸中奔涌。那时候,物价都很低,书一般几分钱一本。每买回来一本,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,一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,最后破得不成样子,书皮都弄丢了。初中毕业之后,丁香海已经有了不少的“藏书”,在老师同学面前提起来颇有几分得意。

  闯关东30载,囤书十几箱

  初中毕业之后,丁香海因为生活所迫,开始了长达三十载的闯关东生涯。丁香海落脚在黑龙江省嫩江县的一个村子,人均年收入不过100元,吃的也是小米饭、土豆块 、白菜汤,住的是土坯房,耕作靠牛马,生活算是比较艰苦。

  丁香海起初就是务农,靠着扎实肯干加上自己有初中学历,算半个“土秀才”,很快当上了生活小队的会计,一边忙农业生产一边帮生产队里记记账。后来,丁香海又当上大队会计、副村长、村长,并在当地结婚生子,一住三十载。

  虽然东北农村生活不容易,但爱读书的嗜好一直没有间断。尤其东北的冬天比较漫长,别人农闲时候侃大山、喝小酒的工夫,丁香海却一头扎进书堆里,继续关心着国家大事。

  2010年春天,由于上了年纪,身体也不大舒服,丁香海和家人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。“回日照时,最头疼的是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书。一些不重要的就送人了,最后运回来十几大箱,光运费就花了800多元。”

  主营旧书,生意做到美国

  回日照后,丁香海仍然有四处淘书的习惯,家里的书越堆越多。旧书摊、废品收费站 、亲戚朋友、网上……为了淘到书,丁香海四处搜罗。丁香海每到一个地方,第一个去的就是新华书店,第二个一定是当地的旧书摊。在株洲的儿子结婚,丁香海参加完婚宴 ,就匆匆跑到了旧书摊开始淘书。

  “家里的书越来越多,有些自己也看不过来。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的书不下四五百册。后来想不如我自己也把不看的书卖一些。”2011年春天,丁香海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开了个“海曲文史书屋”的网店,在儿子的帮助下,4000多册书一一拍照、定价、写介绍,上传,网上书店终于开了起来。

  丁香海的网上书店,主营文史类旧书,地方文献、姓氏文化,以及早期正规出版社出版的稀缺版本书籍。比如《日照县志》、《日照市志》、《莒州志》,日照周边的县市地方志基本上都有,足足装满了几大箱。

  丁香海每天晚上花两个多小时在网上“谈生意”,后来又学会了移动商务,开始用手机处理订单。

  由于这些书都比较稀缺,丁香海的网上书店慢慢得到了买家的认可,买书的越来越多。2012年冬天,丁香海接到一个美国打来的远洋电话,想买几本丁惟汾的编年资料和《增广〈许瀚年谱〉》,让把书寄到北京的一个地址。丁香海后来才知道,买书的是丁惟汾的一个孙辈。

  以书会友,书赠有缘人

  丁香海说,他是爱书人,不希望好好的书化为了纸浆。一本书在你这里可能不算什么,可能在别人眼里就有特殊的意义。所以,对于他来说,卖书是其次,能把这些旧书保存下来,并流转到真正珍惜它的人手里也算是功德一件。

  去年三四月份,丁香海下班回到家,沙发上坐着个女孩在等他。一问才知道,女孩是个大学生,为了写一篇关于坏才刘克学的论文,按照网店上的地址直接找到家里来了。有两篇关于刘克学的文章刊登在《日照民间故事选》上。丁香海说,你还上学,也没多少钱,没必要为了这两篇文章把整本书都买了,“你拿着到楼下复印店复印下来就行了,我也不要你钱了。”女孩说,我来都来了,就买了吧。丁香海最后给打了折。

  通过旧书,丁香海结交了不少朋友。不仅有各区县史志办、政协、以及文化部门、市作协的作家,还有一些大专院校的教授,国内和省内的一些图书馆、党史办都来寻找有关资料。还有青岛、莒南、临沂等地的知名人士专程来找书。遇到真正的爱书人,丁香海十分大方,所谓的买卖更像朋友之间的一种交流。

  现在的丁香海干着三班倒的保安工作,工作之余大部分时间就是淘书,有时间则通过电脑和手机处理订单。虽然年近六旬,丁香海仍然不忘关注国家大事,最爱看的还是《新闻联播》和《焦点访谈》。

  文/图 记者 从春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