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立书店,台湾的独特风景

台海网2014-03-04 20:17:00

  台海网(微博)3月4日讯 (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林靖东 文/图)在台北街头,走着走着,你就会遇到一家小小的书店,很小,但很独特。

  推门进去,店里的书不会很多,甚至还有些是旧的,店里可能还很不专业地卖咖啡、文具,甚至是香精香油、猫粮狗粮。但这样的店,也绝不会跟别人重复,它可能呈现的是清新、老辣、激进等多种多样的个性。在这里,你可以欣赏,也可以融入,选择与它进行一次灵魂的对话。

  “独立书店不能消失”

  众所周知,台湾的“文化部长”龙应台本身是一位作家,她深知独立书店对于启发民智的作用。上任伊始,龙应台办了多场“国是论坛”,第一场,就是从独立书店的生存研究起。

  她认为,大人、小孩固定到社区书店看书、买书,生活的情感很强烈,“但是透过网络买书,就少了背后的人际网络关系!”她说,文化公民意识的觉醒,不单单只是买书,也牵涉到去什么地方买书,让怎样的书店可以继续存活下去。

  为此,龙应台特地指示相关部门,出台对独立书店的扶持计划,让这道独特的美丽风景得以延续。

  “第一桶金”计划

  据“文化部”的调查,在网络的打击下,台湾有许多乡镇,甚至连一间兼卖图书的文具店都不存在。

  针对这个状况,“文化部”推出了“第一桶金”的辅导措施,鼓励年轻人回家乡开一间自己的书店。

  从2013年开始,共有八家书店获得每家50万元(新台币,下同)的补助,包括开在桃园乡下稻田边的“晴耕雨读小书院”、台中专攻儿童阅读的“桃乐丝童书坊”、花莲提供给原住民青少年的“雨果部落书坊”等。

  台湾“文化部”媒体公关科钱佩霞科长表示,“文化部”希望藉由这样的补助方式,鼓励青年们回乡创业,让一些资讯特别匮乏的乡镇地区,也能有独立书店的存在。

  帮助书店转型成文化中心

  其实,独立书店的存在不单是卖书,还是一种社区生活方式。但是,在大型连锁书店和网络书店低成本、低书价的夹击下,独立书店陷入了“每天能卖出一本书都很开心”的困境。

  为此,从去年开始,台湾有二三十家独立书店抱团成立“台湾独立书店文化协会”,希望以共同进货取得低折扣、抱团发声求自救的方式,引起主管部门的关注。

  对此,“文化部”也将实体书店纳入“补助办理文学阅读推广作业要点”补助对象,并订定“推动实体书店发展补助作业要点”,帮助独立书店转型成为社区文化中心。去年,共有26家书店透过举办文艺活动获得补助,像洪雅书房邀请驻店作家计划,“时光书店”经营在地阅读,“三省堂书局”办理小学生放学后故事营等,都获得补助。

  “陪伴机制”老带新

  “台湾独立书店文化协会”成立不久,即在思考针对独立书店“旧书多”的特质,建立“旧书流转机制”,即在协会内部定期发布资讯,把各家的古书、旧书进行交换,需要的书店可以投标,让每家书店的特色更加鲜明。“日本有2000多家古书店,之所以能存活运作、且经营得非常成功,这是主要原因。”南天书局老板魏德文表示。

  而老店的经验,也会分享给新店。“文化部”的“陪伴机制”,就是持续追踪那些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的独立书店,筹组以“协会”资深店家为主组成的辅导团,来到协助书店开设入门、成功转型及永续经营的课程。“未来,我们将继续研议实体书店发展策略,让有梦想的街角书店在各地能够逐渐发出光芒。”钱佩霞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