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也有双语书:《泰西五十轶事》大名鼎鼎(图)
文汇读书周报2014-03-17 22:17:00
《泰西五十轶事》(民国三十六年启明书局版)
笔者收藏有一本品相完好的民国旧书,为民国三十六年(即1947年)启明书局出版的《泰西五十轶事》。虽说这本书现在已经极少有人听说,可在当时,却是大名鼎鼎的经典名著。泰西在清末民国时指代西方国家,是欧美各国的泛称。清末诗人黄遵宪有《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》言:“大千世界共此月,世人不共中秋节。泰西纪历二千年,只作寻常数圆缺。”诗中的“泰西”便是此意。而《泰西五十轶事》记载的是欧美国家的寓言或者哲理故事,共有五十篇,所以叫“五十轶事”。
《泰西五十轶事》为美国作家詹姆士·鲍德温所著,收录了欧美五十篇广泛流传的故事,其中有些是历史题材,如《尤里乌斯·凯撒》等;有些是讲述对道德的至高要求,如《一个忘恩负义的客人》等;有些就是一些纯粹娱乐性故事,如《盲人和大象》等;有些则是对文学作品的再改编,如《大汗和他的鹰》等。在民国时,双语版《泰西五十轶事》和它的姊妹篇双语版《泰西三十轶事》一道,成为当时国人学习英语的教材,它们既有阅读价值,又有文学价值,散发着历久弥新的芳香。所以,《泰西五十轶事》曾被多人翻译成汉语,其中不乏名家,像王完白翻译成《五十轶事译评》,高振陆翻译成《泰西五十故事》,杨时英和唐允魁各自翻译成 《泰西五十轶事》,奚识之、周瘦鸥联合翻译成《泰西五十轶事》。曾看到载元尚先生的文章称,光他自己收藏的《泰西三十轶事》和《泰西五十轶事》两种书的版本就有九种之多。而《泰西三十轶事》 更是得到翻译界前辈名家林纾的喜爱,将其部分翻译成文言文。一本书,能得到众多名家如此翻译和推崇,真是不多见。
《泰西五十轶事》的出现,深深影响了一代人,以至于以后提起来,仍有很多人对其印象极为深刻。这些人包括茅盾、曹禺这样的文学名家,还包括季羡林这样的学术大师以及像杨振宁这样的大科学家,可见其影响深远。
正如译者奚识之、周瘦鸥在该书前言《告本书读者》中所说,将该书排成中英文对照,并且加上详细的注释,“目的无非是要给自修英文的人一种参考”。但是语言和其他学科不同,“不能单求大意的了解,而且要求全篇的彻底领悟;不但在字义上要精益求精,而且在文句上要反复研读”,这样,学习才会有心得,有提高。这也给我们当代人学习语言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借鉴。
该书共二百八十一页,长十七点四厘米,宽十二点四厘米,厚一点五厘米,品相完好,知识性强,至今读来仍是妙趣横生,不但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,还有较强的阅读意义。手抚书页,穿越七十多年的时光,仿佛看到当年它流行流传的盛况,林纾、周瘦鸥们在昏黄的煤油灯下辛勤翻译,而茅盾、季羡林们则借着月光如饥似渴地读着……那真是个以书为贵、以学为大的时代,至今想来,思之怅然。黑王辉